
秋天的风带着燥意,像小刺猬似的扎得人口干鼻燥。这时候喝茶,不能再按春夏的路数来,得跟着季节的性子走 —— 选 “润” 的、避 “燥” 的,喝对了,既能解秋燥,又能给身体添份舒服。
秋天的 “燥” 分两种:初秋余热未消,是 “温燥”(口干、嗓子疼);深秋转凉,是 “凉燥”(怕冷、鼻子干)。茶得按这个选:
- 温燥时喝 “清润茶”:白茶(老白茶最佳)、菊花茶(加颗枸杞中和凉性)。老白茶经过陈化,寒性变弱,茶汤温润带枣香,泡着喝像给喉咙敷了层保湿膜;菊花配枸杞,清火气又不苦寒,适合早上起来觉得嗓子冒烟的人。
- 凉燥时喝 “温润茶”:红茶(祁红、滇红)、乌龙茶(武夷岩茶、凤凰单丛)。红茶的暖甜能驱走秋凉,泡杯滇红配块蒸山药,胃里暖暖的;岩茶带着岩骨花香,半发酵的性子不寒不燥,吃了螃蟹、月饼后喝,解腻又舒服。
别碰太 “燥” 的茶:新绿茶(性寒带涩)、浓普洱生茶(刮胃),喝多了像给秋燥 “添柴”,越喝越干。
秋天昼夜温差大,喝茶时间错了,可能给身体添负担:
- 早晨 7:30-9:00:喝杯 “唤醒茶”。选红茶或熟普,配片全麦面包,茶汤暖到胃里,像给身体加了层 “秋衣”,尤其适合早上起来觉得冷的人。
- 午后 15:00-16:00:喝杯 “解乏茶”。泡点乌龙茶或老白茶,茶汤清润带香,能赶走下午的困倦,还不影响晚上睡觉。
- 傍晚别喝太晚:深秋天黑得早,下午 5 点后别喝浓茶(比如岩茶、生普),咖啡碱可能让神经兴奋,躺着时总觉得嗓子干,更难入睡。
- 别用沸水烫 “嫩茶”:老白茶、红茶能用沸水,但菊花茶、白牡丹这类细嫩的,水温别超 85℃,免得烫坏养分,茶汤变苦。
- 别泡太浓太酽:秋天身体喜 “润” 不喜 “燥”,一杯茶放 3-5 克就够,泡 3-5 分钟就倒出,茶汤清透不浑浊,喝着才舒服。浓茶汤里的茶多酚太多,反而会让嘴巴更干。
- 搭配点 “秋食” 更妙:泡红茶时扔两颗桂圆,暖上加暖;喝白茶时配块梨干,润燥翻倍;吃月饼时搭杯岩茶,茶香解甜腻,像给秋天的味蕾 “松绑”。
秋天喝茶的智慧,说到底是 “顺时”—— 燥了就润,凉了就暖,不跟季节较劲。泡杯茶坐在窗边,看落叶飘,茶香漫,身体跟着舒展了,这才是秋天喝茶的真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