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茶叶外形是加工工艺的直观体现,加工工艺中的各个环节直接塑造了茶叶的外形,而茶叶外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加工工艺是否得当,两者相互影响、相互成就。以下是具体说明:
- 采摘
- 细嫩程度:采摘时鲜叶的细嫩程度直接影响茶叶外形。如采摘单芽制作的茶叶,像君山银针,芽头肥壮挺直,匀齐,满披茸毛,外形优美。若采摘的鲜叶过老,芽叶粗大,就难以形成芽头细小、匀整的精致外形。
- 采摘手法:手工采摘能更好地保证芽叶的完整性和匀整度,使制成的茶叶外形更加美观、匀齐。机械采摘可能会导致芽叶破碎,影响茶叶外形的完整性。
- 萎凋
- 时间和程度:萎凋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茶叶外形产生影响。如白茶萎凋时间较长,适度萎凋后茶叶失水,叶片自然舒展,毫毛显现,外形呈现自然的芽叶形态,色泽灰绿或墨绿。若萎凋不足,茶叶含水量过高,后续加工时易出现叶片粘连、外形不规整的情况。
- 杀青
- 温度和时间:杀青温度过高、时间过长,茶叶易焦边、卷曲过度;温度过低、时间过短,茶叶杀青不匀,会出现红梗红叶,影响外形。以绿茶为例,合适的杀青工艺能使茶叶保持翠绿的色泽和一定的挺度,为后续塑造美观外形奠定基础。
- 揉捻
- 力度和时间:揉捻力度大、时间长,茶叶细胞破碎率高,茶汁溢出多,茶叶容易卷曲成条,如祁门红茶通过适度揉捻,形成紧细的条索。轻揉捻则会使茶叶条索松散,外形不紧实。
- 方式:采用手工揉捻或机器揉捻,对茶叶外形的影响也不同。手工揉捻能更好地控制力度和方向,使茶叶外形更加自然、富有变化;机器揉捻则更加均匀、规整,但可能会缺乏一些手工揉捻的独特韵味。
- 干燥
- 温度和方式:干燥温度过高,茶叶表面易焦糊,影响色泽和外形;温度过低,干燥不充分,茶叶含水量过高,不利于保存和外形固定。如烘青绿茶采用烘干方式,干燥后的茶叶外形完整、色泽绿润;炒青绿茶用炒干方式,茶叶外形更加紧实、光滑。
- 外形完整度:如果茶叶外形完整,芽叶无损,说明在采摘、加工过程中操作精细,各环节工艺控制得当,没有对茶叶造成过度的挤压、摩擦或破碎。若茶叶碎末多、断芽多,可能是采摘时手法不当、揉捻过度或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均匀等原因导致。
- 形状规整度:规整的茶叶形状,如条形茶条索匀整、珠形茶颗粒圆整,表明加工工艺成熟稳定,尤其是揉捻、做形等环节技术精湛,能够使茶叶按照预期的形状成型。若形状各异、大小不一,可能是加工过程中揉捻不均匀、做形不到位等问题所致。
- 色泽均匀度:均匀的色泽反映出加工工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。例如,绿茶色泽翠绿均匀,说明杀青、干燥等环节对温度、时间的控制精准,茶叶受热均匀,没有出现局部过热或过生的情况。若色泽深浅不一,可能是加工过程中受热不均匀,或者杀青、发酵等环节操作不当。
© 版权声明
茶之家刊载的文章及图片是为了介绍茶叶知识、普及茶叶文化而设,仅供读者个人学习和研究,以及其他非商业性用途;有部分作品适当引用自他人已发表作品,若相关版权人不同意引用其作品的,请及时联系或留言予以删除,感谢您对茶之家的支持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