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很多人听到 “茶叶素油” 会以为是茶籽油,其实它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—— 它是从茶树鲜叶、制茶后茶渣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油脂,核心是 “茶叶来源的油脂”,而非茶籽榨取的油,自带茶香味,还保留了茶叶的不少有益成分,在日化、食品领域都有妙用。
茶叶素油的核心区别是 “原料来自茶叶”,和我们常吃的茶籽油(又称山茶油)完全是两种东西,千万别混淆:
- 茶叶素油:原料是茶树的鲜叶(春茶鲜叶最优)或制茶后剩下的茶渣(如绿茶渣、乌龙茶渣),提取的是茶叶本身含有的油脂,属于 “茶叶深加工产品”;
- 茶籽油:原料是油茶树上的茶籽(像小核桃一样的果实),属于 “木本植物油”,主要用来炒菜、凉拌,和茶叶素油的用途、成分都不沾边。
简单说:茶叶素油是 “叶子榨的油”,茶籽油是 “果子榨的油”,本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油脂。
茶叶素油的品质,从原料到工艺就已经 “定调”,不同选择会影响它的成分和用途:
- 鲜茶叶提取:多选用春茶鲜叶,此时茶叶里的茶多酚、维生素 E 等活性成分含量最高,提取的素油不仅茶香味浓,营养也更丰富,但成本高,多用于高端产品(如护肤品原料);
- 茶渣提取:用制茶后剩下的废弃茶渣(比如做绿茶、乌龙茶时筛掉的碎叶、茶梗),属于 “资源再利用”,成本低、产量大,适合批量生产(如工业级日化原料),但活性成分含量比鲜叶提取的稍低。
- 冷榨法:低温压榨(温度不超过 60℃),能最大程度保留茶叶里的茶多酚、维生素 E,而且没有化学残留,缺点是出油率低(100 斤鲜叶只能榨出 2-3 斤油),价格贵,多用来做高端护肤品用的素油;
- 超临界 CO₂萃取法:目前最主流的工艺 —— 在高压下用二氧化碳做 “溶剂”,把茶叶里的油脂萃取出来,纯度高、无溶剂残留,还能把活性成分提取得更彻底,兼顾品质和产量,适合做食品级、日化级产品;
- 溶剂萃取法:用食用级溶剂(如乙醇)提取,成本低、出油率高,但可能有微量溶剂残留,需要多次提纯,一般用于对纯度要求不高的工业级产品(如普通清洁用品)。
优质茶叶素油有 3 个明显特点,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植物油的关键:
- 成分有 “茶味”:富含茶多酚(这是普通植物油没有的)、茶皂素、不饱和脂肪酸(如亚油酸)、维生素 E,不仅有淡淡的绿茶或乌龙茶香味,还自带茶叶的天然益处;
- 天然无负担:正规茶叶素油不添加人工防腐剂、香精、色素,温和性好,比如添加到护肤品里,即使是敏感肌也不容易刺激;
- 稳定性强:因为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,茶叶素油比普通植物油(如大豆油、菜籽油)更耐储存,不容易氧化酸败,开封后只要密封好,能放更久。
它不是 “只能看不能用” 的小众产品,日常能接触到的不少东西里都可能有它:
- 日化领域最常见:
- 手工皂、沐浴露:添加茶叶素油,利用茶皂素的天然清洁力,洗后不拔干,还带淡淡的茶香味;
- 面膜、乳液:借助茶多酚的舒缓作用,适合换季敏感、皮肤干燥时用,很多主打 “茶护肤” 的小众品牌会用它做原料;
- 食品领域当 “调味剂”:
- 烘焙时加一点(比如做茶味曲奇、蛋糕),能增加天然茶香味,比加茶粉更均匀,口感也更细腻;
- 调制饮品(如奶昔、酸奶),少量添加能提升茶味层次,避免茶粉带来的颗粒感;
- 小众用途:
- 宠物洗护:稀释后加到宠物沐浴液里,温和清洁宠物毛发,还能减少宠物皮肤瘙痒;
- 绿植养护:1:100 稀释后喷洒绿植叶片,能预防蚜虫,还能让叶片更有光泽(别喷太多,避免烧叶)。
- 看原料:优先选包装上标注 “鲜茶叶提取” 的,比 “茶渣提取” 的活性成分更足;
- 看工艺:选 “冷榨” 或 “超临界 CO₂萃取” 的,避开 “溶剂萃取”(除非是工业用途),避免潜在残留;
- 看成分表:优质产品会标注茶多酚含量(通常≥5%),且成分表干净,没有 “苯甲酸钠”“香精” 等人工添加物。
茶叶素油本质是 “茶叶的另一种形态”,把茶叶里的油脂精华提取出来,用在更贴近生活的地方。下次再看到 “茶叶素油”,就知道它不是茶籽油,而是藏在茶里的天然植物精华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