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茶-碧螺春

bd71978a2120250225175644

  • 历史渊源
    • 名称由来:碧螺春又称 “吓煞人香”,据《苏州府志》记载,康熙某年,采茶者将采回的茶叶置怀中,茶得体温,异香突发,众人争呼 “吓煞人香”。后康熙皇帝品尝此茶,因其色泽碧绿、形如螺旋,赐名 “碧螺春”1
    • 发展历程:碧螺春历史悠久,可追溯到唐代,当时被称为 “洞庭茶” 或 “吓煞人香”,到清代成为贡茶。1949 年后,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,其品质不断提高,产量也逐渐增加1
  • 产地分布:主要产于中国苏州市吴县太湖洞庭山,包括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1。这里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为 15.5-16.5℃,年降雨量为 1200-1500 毫米,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,质地疏松,且茶树与柑橘、枇杷等果木间作,为碧螺春独特的 “花香果味” 奠定了基础1
  • 制作工艺
    • 采摘:春分前后开采,以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采摘的品质最好,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,芽长 1.6-2.0 厘米的原料。
    • 拣剔: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拣剔,去除不符合要求的叶片、杂质等,保证茶叶的纯净度。
    • 摊放:将拣剔好的茶叶放置在干净卫生的簸箕中摊晾几个小时,让茶叶中的水分适当蒸发,使茶叶变得柔软,便于后续加工。
    • 杀青: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,当锅温 190-200℃时,投叶 500 克左右,以抖为主,双手翻炒,做到捞净、抖散、杀匀、杀透、无红梗、无红叶、无烟焦叶。
    • 揉捻成形:控制锅温在 70-75℃,采用抖、炒、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,边抖、边炒、边揉,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,条索逐渐形成。
    • 搓团显毫:锅温控制在 50-60℃,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,不时抖散,反复多次,搓至条形卷曲,茸毫显露。
    • 文火干燥:采用轻揉、轻炒手法,达到固定形态,继续显毫,蒸发水分的目的,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,连同桑皮纸一起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。
  • 品质特征
    • 外形:条索纤细,卷曲如螺,白毫显露,色泽银绿隐翠
    • 香气:清香淡雅,带有花果香气,香气持久1
    • 汤色:茶汤呈浅黄绿色,清澈明亮。
    • 滋味:鲜爽甘甜,入口柔和,回甘持久1
    • 叶底:冲泡后叶底嫩绿鲜活,芽叶完整1
  • 品级分类:2003 年,《原产地域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》中,把特级碧螺春分为特级一等、特级二等,此外还有一级、二级、三级,共四个级别五个等级1
  • 功效作用
    • 抗氧化:茶多酚可清除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    • 促进血液循环:改善血液流动,预防心血管疾病。
    • 抗菌抑菌:茶多酚和鞣酸可杀菌消炎,对肠道疾病有一定疗效。
    • 提神醒脑:咖啡碱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,缓解疲劳。
  • 贮藏运输:应贮藏于清洁、干燥、阴凉、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,包装材料应干燥、清洁、无异味,不影响茶叶品质,运输时应轻装轻放、防雨、防潮,避免撞击、重压1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图形验证码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

    暂无评论内容